
新冠疫情爆發以來,醫護人員不足、工作量大增,醫療量能受到空前挑戰,與此同時也加速發展出遠距看診、AI輔助診斷、智慧手寫輔助等勾勒出智慧化醫院的斬新醫療樣貌。筑波醫電深耕醫療領域已久,投入相當研發人力,不論是專利取得、醫院合作以及在醫療機構導入智慧化系統;還是與醫學中心及一、二線醫院(馬偕、慈濟、臺大、榮總等)深度合作的落地實績都非常亮眼,在12/1~4「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+ Expo Taiwan」多點放閃。筑波董事長許深福表示, 百年大疫期間, 為了讓醫護人員工作更有效率,聚焦精力放在病患身上,筑波致力於所有文書工作、資訊流程應用現代科技解決,將電子病例、AI設備協助儀器數據上傳,不僅使得資料更加精準,而且所有資料可以一次到位。
筑波一小步,台灣醫療品質一大步。資通訊起家的筑波醫電,憑藉專業經驗涉足醫療領域,成功將AI導入智慧化醫院,減少醫護人員在文書處理方面的負擔,經由長期與多家醫療機構合作,累積大量醫學數據,助力醫療品質提升、進行相關研究,同時減輕醫師、醫護人員的工作重擔。筑波醫電12/1~4參加醫療科技展,受邀展出「看得健100」智慧眼科紀錄系統整合-「Uniiform智慧手寫輔助系統」與「資料串流系統(Data Stream, DS) 」;以及針對太赫茲(THz)技術生醫臨床應用、AI智慧醫療的智慧醫院/精準醫療的整合方案(分別導入新竹馬偕與新光醫院),是接地氣的實績典範。許深福認為,參展有助同業間彼此觀摩學習,瞭解醫院及醫護人員的需求,進而激發研發人員的想象力,發展出更具針對性、更有效益的產品。

他說,醫生、工程師、科學家三強相乘,發揮最大整合綜效,才能令醫院及病患受惠最大化。此語引發回響。許深福指出,「科學家跟醫院接軌,研究更精進的智慧化、分子醫學、免疫系統;工程師完成所需要的工具,這三個領域必須多元增長。」筑波以豐富的無線軟硬體整合經驗,結合半導體晶片、醫學影像演算法、雲端技術、AI、臨床醫生專業、法規驗證與專利技術等,著力於早期病變篩檢系統的精準醫療設備產品研發及生產有成,旋即建立台灣從3C到三醫(醫才、醫技、醫材)的產業鏈轉型平臺與人才培育之目標。許深福希望國內更多3C產業的同行加入,共同打造台灣的產業鏈,「筑波很願意跟大家交流、分享經驗!」
筑波協助衛福部桃園醫院進行智慧化升級,落地經驗將擴大複製到其他醫療機構,甚至延伸至長照服務。許深福指出,台灣半導體及資通產業的優異性為全世界肯定,如果將經驗轉化至醫療方面,加上優秀的醫療人才及完善的健保制度,不止可延長人均壽命,更可促進台灣人的健康與生命品質。筑波設備目前已經進軍歐美、日韓、東南亞,未來願景是希望找到更多醫學人才,融合科學家及醫生的專業知識,以紥實的科學技術做出更好的醫療器材,將「3C到三醫」的經驗複製到全世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