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台大醫院新竹生醫園區分院與筑波醫電10/7簽訂MOU,結合台大醫院的臨床專業和筑波醫電的研發能量,攜手打造AI智慧醫院,期能創造產醫綜效雙贏的新里程碑。
筑波醫電
筑波科技董事長許深福,憑藉30多年通訊經驗和商業的敏銳度,結合物聯網(IoT)、演算法等,跨足醫療器材領域,在2018年成立筑波醫電,並將普遍用在航空保安、軍事、資通訊的太赫茲技術應用在生醫領域,盼為人類的健康作出貢獻。
9/26(六) 精準智慧醫療之創新趨勢與應用研討會,在高雄醫學大學國際學術研究大樓B2國際會議中心B廳舉行 。歡迎有興趣者報名參與!
會議日期:2020/9/26(六)9:00-17:15
會議地點:高雄醫學大學國際學術研究大樓B2國際會議中心B廳
主辦單位:高雄醫學大學智慧醫療健康照護研究中心
協辦單位: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、高雄市立小港醫院(委託高醫經營)、高雄市立大同醫院(委託高醫經營)、高雄市立旗津醫院(委託高醫經營)、筑波醫電股份有限公司
新冠肺炎疫情讓國人更重視新科技在生醫方面的應用。本集 主持人沈春華特別邀請筑波醫電董事長許深福,從無線網路、AI、物聯網等科技在體溫量測、心臟疾病監測等方面的應用,為您帶來新技術在預防醫學上的全新可能。
2020/8/24 – 2020/11/27
在醫療與防疫AI應用發展研討會上, 國家衛生研究院董事長林奏延認為,台灣真的是全球防疫標竿。科技部次長謝達斌也透過遠距看好台灣智慧醫療發展。
DIGITIMES/醫電整合 蔡騰輝 2020-8-27
2019年底開始的COVID-19(新冠肺炎)疫情,從中國蔓延全球,目前超過2,300萬確診病例,80餘萬人死亡,截至8月26日,台灣仍維持487例確診、7例死亡、解除隔離462位,國家衛生研究院董事長林奏延認為,台灣真的是全球防疫標竿。在醫療與防疫人工智慧(AI)應用發展研討會上,科技部次長謝達斌也透過遠距分享台灣在疫情間的作法,並看好台灣智慧醫療發展。
找出醫療服務利基 產官共進
林奏延認為,從政府、法規革新、監管單位等三大方面,台灣都有不少優質進展。首先,由於資源有限,台灣較沒有由下而上(Bottom Up)的優勢各點開花,因此要優先找出利基發展項目,由上而下(Top Down)盤點技術與領域,進而注入重要資源、投資、財務、專利等協力共創,而這都是需要政府長時間資源支持。
其次,法規革新層面,無論是醫材或是各項給付的面向上,產業也希望藉由持續溝通來鬆綁法令;同時衛福部食藥署、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也積極與產業互相交流,期許未來有更多的創新發展。
阻於境外 台灣守護防疫果實
謝達斌分析,2020年疫情對全球經濟與日常生活造成極大影響,然而,台灣有效將疫情阻絕在境外,讓國內經濟與日常維持正常活動實屬不易,而在全球各地疫情持續蔓延的現下,台灣也正積極結合國內豐富的醫療、半導體、ICT資源,以防疫檢測與數位醫療等努力協助各國抗疫。
林奏延分析,除了控制確診數與死亡數以外,目前全球針對COVID-19共有2.2萬篇論文,以數量來看,第1名美國6,000篇、第2名中國;台灣以239篇論文位居第23名,約莫是整體篇數的1%。同時也分享,若與亞洲其他國家相比,印度排名第8,新加坡排第15名,接著是日本、南韓,以台灣來說,國衛院有20篇、長庚有5篇論文。
智慧醫療與防疫科技輸出同樣關鍵
除了學術以外,專家也期許台灣防疫產業持續加速,並分享南韓2020年3月時面臨疫情有很快的應對,因此義大利、美國等地都採用南韓抗疫解決方案,價值高達數億美元訂單。
期許下週即將舉行的2020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上,除了精準醫療以外,也能夠討論防疫科技與產業商業發展策略,希望產業能在定期的會議以外,有更多不定期的視訊會議,即時互相討論,加速跨國智慧醫療與防疫產業的商業拓展。